心臟衰竭常見的症狀
- t26074016
- 2021年7月31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1月22日
心臟具有輸送與回收全身器官血液的功能,因此當心臟出現問題時,病友可能會出現一連串其它器官的症狀,這些器官包括心臟本身、肺臟、肝臟、腦部、腸胃系統及肌肉骨骼系統等。

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:
(1)情況輕微時,運動或工作時會有呼吸喘或呼吸急促。
(2)當情況嚴重時,甚至躺在床上或休息時就會感覺呼吸困難。
引起呼吸喘的最主要原因乃是因心臟的壓力過高,肺部無法順利將血液送回到心臟,因此血液堆積在肺部血管所引發的病理生理變化,導致肺泡聚積液體,侵佔了原來氧氣的位置,因此影響正常肺泡的氣體交換功能。

端坐呼吸:
指因平躺時感到呼吸困難,需透過坐起來緩解。
當坐著呼吸時,身體常會往前傾,並用雙手撐膝蓋上。
睡覺時˙需要用好幾個枕頭撐高,更嚴重時,可能需要坐著睡覺。

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:
平躺睡覺時,在入睡的一至二個小時左右,會因呼吸困難而醒過來,醒來時需立即坐起來,並會覺得熱或吸不到氣的感覺,需要起來開窗戶、電扇或冷氣,才會感到比較舒服。

咳嗽:
通常為乾咳,但隨著肺積水嚴重度增加,也可能會出現粉紅色或帶血絲的泡沫痰。
這個症狀通常是因為液體積聚在肺部血管內造成肺充血或肺積水,進而引起氣管黏膜容易受刺激而出現咳嗽。

疲倦:
病友於活動時及活動後,容易覺得很累、眼皮很重、想睡覺、四肢軟弱無力、不想和別人說話等症狀。
因心臟輸送到全身組織的血液減少,造成全身組織血液供應不足或缺氧所導致。

頭昏、記憶力減退:
常常感覺頭暈、昏昏的。
因心臟輸送到腦部的血液減少,造成腦部血液供應不足或缺氧導致,也可能因此造成記憶力減退。

心悸:
因心臟無力導致每次心跳打出的血量不夠身體使用,因此增加心跳次數來維持足夠血量,長久下來容易有心律不整的情形,當心跳次數過快、不整脈動頻繁時會出現心悸的感覺。
食慾不振、噁心、消化不良:
吃不下、想吐、肚子脹。
腸胃道是消化與吸收食物的地方,需要血液的供應才能維持正常的功能。但當心臟無力將血液打出到腸胃道時,會造成腸胃道血流供應不足;或是因為血液積聚在腸胃道無法回到心臟,造成腸胃道水腫或腹部積水時,而出現食慾不振、噁心、消化不良等症狀。

肝脾腫大:
肝指數輕微上升、眼白變黃。
由於肝臟及脾臟因靜脈血液的滯留而造成鬱血的情況,會使肝功能受損,導致肝細胞和脾細胞死亡、纖維化及肝硬化。
下肢水腫:
因血液回流到心臟受阻,周邊靜脈充血,血液積聚在周邊組織內,造成水腫,常見於腳踝和下肢。

腹水:
因腹部血管內的水分無法回流到心臟堆積在腹部,若體內又有過多的鹽份及血中白蛋白減少的情況時,血液會由血管漏出到腹腔而產生腹水(腹腔水腫)。
尿量減少或夜尿:
白天小便變少、或是晚上睡覺後需要起床小便。
因地心引力的影響,白天及站著時,血液回流到心臟的量減少,心臟輸送到腎臟的血液也跟著減少,造成尿量減少。而晚上躺著睡覺時,因地心引力減少,血液回流到心臟的量增加,心臟輸送到腎臟的血液也跟著增加,導致夜間尿液增加。

情緒困擾:
焦慮、憂鬱、不安、或生氣。
有些病友在生病後會出現情緒不穩,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疾病使體內神經賀爾蒙改變所導致,嚴重時也可能影響睡眠。





留言